依恋理论、鲍尔比的阶段& 依恋类型

Home 9 Positive Psychology 9 依恋理论、鲍尔比的阶段& 依恋类型

儿童和成人的依恋理论:鲍尔比与安斯沃思的 4 种类型都是妈妈的错吗?

不管这个 “它 “指的是什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可能都会说是。

不过,我们现在对心理学、养育子女和人际关系的了解要比弗洛伊德多得多。

现在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问题 都可以追溯到母亲身上。毕竟,还有另一个人参与了孩子的养育(或至少是创造)。

此外,在孩子的一生中,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人对其产生影响。他们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姑姑和叔叔、教父教母、亲密的家庭朋友、保姆、托儿所工作人员、老师、同龄人以及其他经常与孩子互动的人。

上面的问题虽然是调侃,但却触及了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是什么影响了孩子们的成长?是什么影响了他们与周围的人建立有意义、令人满意的关系的能力?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焦虑、逃避和满足感?

虽然心理学家可以非常肯定地说,这并不完全是母亲的错,甚至也不完全是父母双方的错,但我们知道,孩子早期与父母相处的经历对他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技巧有着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在这方面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 依恋理论.这一理论将是本文的重点:我们将探讨它是什么、如何描述和解释行为,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在您继续阅读之前,我们认为您可能会喜欢 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关系练习.这些以科学为基础的详细练习将帮助您或您的客户建立健康、丰富生活的人际关系。

什么是依恋理论?定义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首次描述了依恋的心理学理论,他是一名精神分析师,研究了婴儿与父母分离的影响(Fraley, 2010)。

鲍尔比假设,婴儿为避免与父母分离或与身体分离的父母重新建立联系而做出的极端行为–如哭泣、尖叫和依恋–是一种进化机制。鲍尔比认为,这些行为可能是通过自然选择得到了强化,从而提高了孩子的生存机会。

这些依恋行为是对失去生存优势的本能反应,而这种生存优势是伴随着被主要照料者照顾和关注而产生的。由于做出这些行为的婴儿更有可能存活下来,因此这种本能被自然选择出来,并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强化。

这些行为构成了鲍尔比所说的 “依恋行为系统”,该系统指导我们形成和维持人际关系的模式和习惯(Fraley, 2010)。

对鲍尔比依恋理论的研究表明,被置于陌生环境中并与父母分离的婴儿,在与父母团聚时通常会做出以下反应之一:

  1. 安全型依恋:这些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时表现出痛苦,但会寻求安慰,当父母回来时,他们很容易得到安慰;
  2. 焦虑抗性依恋:一小部分婴儿经历了更大程度的痛苦,与父母团聚时,他们似乎既寻求安慰,又试图 “惩罚 “离开的父母。
  3. 回避型依恋:第三类婴儿在与父母分离时没有压力或压力很小,与父母团聚时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主动躲避父母(Fraley,2010)。
  4. 后来,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第四种依恋类型:无组织-疏离型依恋类型,指的是没有可预测的依恋行为模式的儿童(Kennedy & Kennedy, 2004)。

从直观上讲,一个 儿童的依恋风格 儿童的依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早年所接受的照顾。那些从照顾者那里得到支持和爱的孩子很可能是有安全感的,而那些从照顾者那里经历过不一致或疏忽的孩子很可能会对他们与父母的关系感到更加焦虑。

然而,依恋理论则更进一步,将我们对儿童依恋关系的了解应用到了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中。这些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和/或恋爱关系)也与我们儿童时期的依恋风格以及我们从主要照顾者那里获得的照顾直接相关(Firestone,2013 年)。

这一理论的发展为我们研究儿童发展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

鲍尔比和安斯沃思:依恋理论的历史与心理学

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

鲍尔比对儿童发展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次经历,当时他在一所为适应不良儿童开办的学校担任志愿者。根据鲍尔比的说法,两个孩子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动力,奠定了依恋理论的基础。

这两个孩子中,一个是与世隔绝、与人疏远的少年,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稳定的母亲形象,最近还因为偷窃被学校开除;另一个是焦虑不安的七八岁男孩,鲍尔比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因此被称为鲍尔比的 “影子”(Bretherton, 1992)。

通过对儿童的研究,鲍尔比坚信家庭经历会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 健康.

鲍尔比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就提出,从事儿童工作的精神分析师应从整体角度出发,除了考虑儿童本身表现出的任何行为之外,还要考虑儿童的生活环境、家庭和其他经历。

鉴于儿童与父母(或其他照顾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种策略通常是有效的。

玛丽-安斯沃斯依恋理论

在鲍尔比为其依恋理论奠定基础的同时,玛丽-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也完成了她的研究生学业,并开始研究安全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在涉足陌生环境之前,需要建立起对父母的安全依赖。

1950 年,安斯沃思在伦敦塔维斯托克诊所鲍尔比的研究小组任职,两人有了交集。她最初的职责包括分析儿童的行为记录,这激发了她在自然环境中对儿童进行研究的兴趣。

鲍尔比和安斯沃思通过数篇论文、大量的研究以及被抛弃、改变或合并的理论,发展并提供了依恋理论的证据。

他们对依恋行为的解释和描述比当时任何其他相关主题的解释和描述都要严谨,包括那些从弗洛伊德的工作中发展出来的理论,以及那些与弗洛伊德的观点直接对立的理论(Bretherton,1992)。

研究

有几项开创性的研究为依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或为其有效性提供了证据,其中包括前文所述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将婴儿与他们的主要照顾者分开,并观察到他们的行为属于依恋的一种 “风格”。

关于情感依恋的更多发现来自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恒河猴。

哈洛实验

依恋理论 哈洛实验20 世纪 50 年代,哈里-哈洛(Harry Harlow)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与关系,特别是猴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他的研究表明,母爱是情感上的,而不是生理上的;依恋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经历,而且这种能力在 “定型 “之后不太可能有太大的改变(Herman,2012)。

哈洛通过进行两项突破性实验发现了这些有趣的发现。

在第一个实验中,哈洛在幼猴出生几小时后就将其与母亲分开。每只猴子都由两个无生命的代孕母亲抚养,这两个代孕母亲都为幼猴提供生存所需的乳汁,但其中一个是用铁丝网制成的,而另一个则是用柔软的毛圈织物覆盖的铁丝网。

可以自由选择与哪位母亲联系的猴子几乎总是选择从毛圈布 “母亲 “那里吃奶。这一发现表明,婴儿的依恋并不仅仅是在哪里吃奶的问题,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在第二次实验中,哈洛修改了他最初的设置。给猴子喂食的是裸铁丝网代孕母亲或毛圈布代孕母亲,这两种代孕母亲都能提供猴子成长所需的乳汁。

两组猴子都存活了下来,身体茁壮成长,但它们表现出的行为倾向却大相径庭。当遇到奇怪、响亮的物体时,母亲是毛圈布的猴子会回到代孕猴身边,而母亲是铁丝网的猴子则会把自己扔到地上,紧紧抓住自己,前后摇晃,甚至 “惊恐地尖叫”。

这清楚地表明,婴幼儿时期通过拥抱获得的情感依恋会影响猴子日后对压力的反应,并会影响猴子的行为。 情绪调节 (赫尔曼,2012 年)。

这两项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儿童的依恋以及依恋经历对日后生活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埃里克-埃里克森

埃里克-埃里克森依恋理论 埃里克-埃里克森的研究轨迹与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的研究轨迹相似,但研究视角不同。

埃里克森的研究以弗洛伊德最初的人格理论为基础,并借鉴了他的自我概念。不过,与弗洛伊德关注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相比,埃里克森更重视文化和社会背景。

此外,他的发展阶段是以儿童如何社交以及社交如何影响他们的自我意识为基础,而不是以性发展为基础。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是

  1. 婴儿期–信任与不信任: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父母的大量关注和安慰,这使他们产生了最初的信任感(或在某些情况下,不信任感);
  2. 童年早期–自主与羞愧和怀疑:幼儿和年幼的孩子开始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并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因此发脾气和反抗是常有的事;
  3. 学龄前期–主动与内疚: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社会角色和规范。此时,他们的想象力会得到充分发挥,而前一阶段的反抗和发脾气可能会继续下去。值得信赖的成年人与孩子互动的方式会鼓励孩子独立行事,或让他们对任何不当行为产生负罪感;
  4. 学龄期-行业(能力)与自卑:在这个阶段,孩子正在与同伴建立重要的关系,并可能开始感受到学习成绩的压力。这个阶段可能会开始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多动症和其他问题。
  5. 青春期-身份与角色的混淆:青少年的独立性达到了新的高度,并开始尝试和建立自己的身份。在这个阶段,沟通方面的问题以及情绪和身体的突然变化很常见(Wells, Sueskind, & Alcamo, 2017)。
  6. 青壮年时期–亲密与隔离:在这个阶段(大约 18-40 岁),个人将开始更多地与他人分享,包括家庭以外的人。如果个体在这一发展阶段取得成功,他或她将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承诺感、安全感和关爱感;如果不成功,他们可能会害怕承诺,并经历孤立、孤独和抑郁(McLeod,2017)。
  7. 中年–生成与停滞:在倒数第二个阶段(大约 40-65 岁),个人可能已经在事业、感情和家庭方面站稳脚跟。如果他(她)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她)可能会感到停滞不前、一事无成。
  8. 成年晚期–自我完整与绝望:最后,成年晚期(65 岁及以上)通常会带来工作效率的下降,这既可能是对个人贡献的一种奖励,也可能是内疚或不满。成功度过这一阶段将保护个人不感到沮丧或绝望,并帮助个人培养智慧(McLeod,2017)。

尽管埃里克森的发现并没有完全映射到依恋理论中,但它显然与鲍尔比、安斯沃斯和哈洛所确定的依恋风格和行为有关。

视频

约翰-鲍尔比 – 依恋理论 – 戴安娜-西蒙 Psihoterapeut

婴幼儿和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依恋理论

根据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的观点,儿童与主要照料者的依恋关系是在其出生后的头 18 个月左右形成的,开始时是本能行为,如哭闹和依恋(Kennedy & Kennedy, 2004)。这些行为很快就会特别针对一个或几个照顾者,到 7 或 8 个月大时,儿童通常会开始抗议照顾者的离开,并为他们的离开而悲伤。

进入学步阶段后,儿童开始形成依恋关系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内部工作模式为儿童对自我价值的信念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提供了框架。

根据鲍尔比和安斯沃思的观点,儿童在早期与照料者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依恋风格构成了情绪调节的连续体,一端是焦虑回避型依恋,另一端是焦虑抗拒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处于这一光谱的中点,介于过度有组织的情绪控制和最小化策略与无控制、无组织和无效的情绪管理之间。

最近新增的分类–无组织-偏离型,可能会表现出所有频谱中的策略和行为,但一般来说,他们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爆发愤怒或攻击行为(Kennedy & Kennedy, 2004)。

研究表明,除了情绪调节外,还有许多行为与儿童的依恋风格有关。在其他研究结果中,有证据表明存在以下联系:

  • 安全依恋: 一般来说,这些儿童更倾向于认为他人是支持和帮助自己的,而自己是有能力和值得尊重的。他们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参与复杂的游戏,在课堂上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中更成功。他们更善于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更信任他人;
  • 焦虑-回避型依恋:具有焦虑-回避型依恋风格的儿童在处理压力情境方面通常不太有效。他们很可能会退缩并拒绝寻求帮助,这阻碍了他们形成令人满意的依恋关系。 与他人的关系.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如撒谎和欺凌,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保持距离,以减轻情绪压力;
  • 焦虑抗性依恋:这类儿童与焦虑-回避型儿童的情况正好相反。他们可能缺乏自信,与主要照顾者关系密切。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夸张的情绪反应,并与同伴保持距离,从而导致社交孤立。
  • 无序依恋:依恋风格混乱的儿童通常无法制定有组织的策略来应对分离带来的困扰,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和社会隔离。他们更有可能将他人视为威胁而非支持的来源,因此可能会在社会退缩和防御性攻击行为之间转换(Kennedy & Kennedy, 2004)。

从这些行为和情绪调节的描述中不难看出,童年时期的依恋风格会导致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问题。

成人依恋理论:亲密关系、养育子女、爱和离婚

事实上,童年时的这些依恋风格如何导致成年后的依恋类型是显而易见的。以下是对成人关系中四种依恋类型的解释。

例子:类型、风格和阶段(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和混乱型)

成人依恋类型与上述一般模式相同(Firestone,2013 年):

安全依恋

这些成年人更有可能对他们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感到安全并与伴侣保持联系,而不觉得有必要一直在一起。他们的关系可能具有以下特点 诚实支持、独立和深厚的情感联系。

嫌弃-回避型(或焦虑-回避型)依恋

作为成人回避型依恋的两种类型之一,这种依恋类型的人通常与他人保持距离。他们可能觉得自己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生存或发展,并坚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与他人的隔离。

当出现潜在的伤害性情景时,如与伴侣发生严重争吵或他们的关系受到威胁时,这些人通常能够在情感上 “关闭”。

焦虑型(或焦虑抵抗型)依恋

与伴侣建立安全感较低的纽带的人可能会对爱或感情感到绝望,觉得伴侣必须 “完成 “他们或解决他们的问题。

虽然他们渴望在恋爱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保障,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可能会将伴侣推开,而不是邀请伴侣加入。他们恐惧的行为表现可能包括粘人、苛求、嫉妒或容易因小事而心烦意乱。

恐惧-回避型(或混乱型)依恋:

第二种成人回避型依恋表现为矛盾而非孤立。这种依恋方式的人通常会试图回避自己的情感,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情感所淹没。他们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测或突然的情绪波动,并害怕受到恋爱伴侣的伤害。

这些人同时被伴侣或潜在伴侣所吸引,又害怕走得太近。毫不奇怪,这种类型的人很难与他人建立并维持有意义的、健康的关系。

每种依恋风格都应被视为依恋行为的连续体,而不是一种特定 “类型 “的人。具有一般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有时可能会表现出更适合其他类型的行为,或者具有轻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可能会与某个特定的人建立安全的联系。

因此,这些 “类型 “应被视为描述和理解一个人行为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对一个人性格的准确描述。

根据一个人的依恋风格,他或她对待亲密关系、婚姻和养育子女的方式会有很大的不同。

由于人际关系需要两个(或更多)人的参与,因此这一理论可以应用或用来解释行为的方式就变得更加复杂和广泛;一个人表现出的任何依恋行为都会影响其他人的依恋行为,并受到其他人依恋行为的影响。

鉴于个人、行为和关系的多样性,出现如此多的冲突和混乱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不足为奇的是,许多人际关系最终以离婚或解体告终,尽管这同样令人遗憾,但这种情况可能会使这些结合的子女继续不健康的依恋循环。

下载 3 个免费的积极人际关系练习 (PDF)

这些以科学为基础的详细练习将帮助您或您的客户建立健康、丰富生活的人际关系。

悲伤与创伤中的依恋理论

说到不幸的情况,依恋理论也适用于理解 悲伤 以及与失去亲人有关的创伤。

尽管您可能最熟悉库伯勒-罗斯(Kübler-Ross)的 “悲伤五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但在此之前,鲍尔比(Bowlby’)已经提出了 “悲伤四阶段”(Four Stages)。在鲍尔比研究依恋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同事科林-默里-帕克斯(Colin Murray Parkes)注意到了悲伤的四个阶段:

  1. 震惊和麻木: 在最初阶段,丧亲者可能会觉得失去亲人不是真的,或者根本无法接受。他或她可能会经历身体上的痛苦,无法理解和交流自己的情感。
  2. 渴望与寻找 在这一阶段,丧亲者非常清楚自己生命中的空虚,可能会试图用其他事物或人去填补这种空虚。他(她)仍然强烈地认同逝者,并可能对逝者念念不忘。
  3. 绝望与混乱: 丧亲者现在承认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他(她)也可能会感到绝望、无助和愤怒,同时也会产生疑问,并专注于了解情况。在这一阶段,他或她可能会远离他人。
  4. 重组与恢复: 在最后阶段,丧亲者可能会开始恢复对生活的信心。他或她将开始重建和建立新的生活目标、新的生活模式和新的生活习惯。丧亲者将重新开始信任他人,悲伤也将不再停留在脑海的中心,而是退居到脑后(Williams & Haley, 2017)。

当然,一个人的依恋风格也会影响悲伤的体验方式。例如,有安全感的人可能会很快经历这些阶段或完全跳过某些阶段,而焦虑或回避的人可能会停留在某个阶段。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悲伤,但是通过依恋理论的视角来看待这些经历,可以为我们独特的悲伤过程以及为什么我们中的一些人会在失去亲人后 “陷入困境 “带来新的视角和见解。

依恋理论测试

依恋理论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自己的依恋风格,有很多测试、量表和问卷可供您使用。

Feeny、Noller 和 Hanrahan 于 1987 年开发了 “原始依恋三类测量法”(Original Attachment Three-Category Measure),用于测试受访者的成人依恋风格。它只包含三个项目,非常简单,但仍能让您很好地了解自己属于哪一类:回避型、焦虑/矛盾型还是安全型。您可以自己完成该测量,或在《成人依恋风格》第 3 页阅读更多相关信息。 此 PDF.

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的 “人际关系问卷 “在 “三类测量法 “的基础上增加了 “轻视-回避 “类别。您可以在 相同 PDF 与三类测量法相同,从第 3 页开始。

Fraley、Waller 和 Brennan 的亲密关系经历问卷-修订版(ECR-R)是一份包含 32 个项目的问卷,通过与依恋相关的两个子量表来测量结果:回避和焦虑(Fraley、Waller、& Brennan,2000 年)。项目的评分标准为 1(非常不同意)到 7(非常同意)。您可以在本报告的最后三页找到该问卷。 PDF 如上所述。

除了这些量表,还有几种不那么严格的依恋风格测试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与他人联系的风格。这些测试并不是实证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但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依恋风格。

黛安-普尔-海勒(Diane Poole Heller)开发了依恋风格测试,该测试包含 45 个项目,从 “很少/从不 “到 “通常/经常 “分为三个等级。您可以找到它 这里完成后,您必须输入电子邮件才能收到结果。

关系依恋风格测试是《今日心理学》网站上的一个包含 50 个项目的测试。它涵盖了前面提到的四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嫌弃-回避型、恐惧-回避型)以及依赖型和 依赖型依恋风格.

如果您有兴趣参加该测试,请访问以下网站 此链接.不过,请注意,虽然您在最后会收到一份免费的 “快照报告”,但您需要付费才能看到完整的结果。

在课堂上运用依恋理论(工作表和 PDF)

在课堂上运用依恋理论(工作表 + PDF)由于依恋理论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它对课堂教学有着重大影响。

将依恋理论的原则和概念有效应用于教学的方法之一就是情绪辅导实践。

情绪辅导就是帮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在出现 “不当行为 “时。它使从业人员能够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行为氛围,并有信心在行为具有挑战性时缓和局势”(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2014 年)。

情绪辅导与其说是传统意义上的 “辅导”,不如说是支持儿童学习并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情绪辅导中,教师不需要–甚至不鼓励–通过奖励或惩罚来促进正确的行为。

相反,情绪辅导包括

  • 教学生了解 “当下 “的情绪世界;
  • 向学生展示应对情绪起伏的策略;
  • 理解并接受消极或不愉快的情绪是正常的,但不接受消极行为;
  • 将具有挑战性的行为作为教学的契机;
  • 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国家教学与领导学院,2014 年)。

根据依恋理论专家约翰-戈特曼博士的观点,情绪辅导有五个步骤,父母、教师或儿童生活中任何重要的成年人都可以实施这五个步骤:

  1. 倾听:注意或觉察自己和孩子的情绪。确保你有足够的冷静来练习情绪辅导,否则,你可能需要让你们俩都快速喘口气;
  2. 联系:把这种情况作为你练习和孩子学习的机会。客观陈述(这一点很重要!)你认为孩子正在经历的情绪,帮助他们将情绪与行为联系起来;
  3. 接受并倾听:练习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想想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有类似的情绪,并试着回忆当时的感受;
  4. 反思: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后,回想孩子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只提及你看到、听到或了解到的情况。反思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5. 以解决问题/做出选择/设定限制结束:只要有可能,尽量通过引导或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来结束这种情况(Somerset Children & Young People, n.d.)。

要了解更多情绪辅导的信息并提高作为家长或教师的技能,请尝试以下活动。

情绪教练会怎么做?

萨默塞特情绪辅导项目提供的这个两页纸的简短活动可以帮助你加深对情绪辅导的理解–以及它不是什么。

活动中提供了五种情景和六种可能的回应。您的任务是阅读情景,并决定哪种反应是/哪些是适当的情绪辅导反应。

第一个情景是”因不想参加必修复习课而生气的学生”。

你的选择包括:

  •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大发雷霆;
  • 告诉学生,由于他们的不良行为,他们必须多上一节课;
  • 帮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告诉学生不要对放学后的逗留大惊小怪;
  • 肯定学生表达的愤怒和沮丧;
  • 安抚学生。

这是一项非常适合分组进行的活动,因为你们可以与其他人讨论每个选项,并听取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除了确定情绪辅导反应外,还可以讨论哪些选项是轻视、回避等。

您可以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其他情景,并尝试参与此活动 这里 (点击链接后将开始自动下载)。

情绪辅导脚本

这是萨默塞特情绪辅导项目提供的另一个很好的资源,这项活动让您有机会集思广益,练习做出适合情绪辅导的反应。

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当你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以用你编写的脚本来指导自己。

指导你创建脚本的场景有六种:

  1. 一名学生上课迟到。她拒绝与您交流,并说:”别开始,让我一个人呆着吧”;
  2. 在青年中心,一个年轻人拒绝和她平时的朋友坐在一起,并说他们一直在对她的体型说不中听的话;
  3. 一名男孩经常无法独立完成作业,而且经常被动地坐着,贡献甚少。他很少有破坏性行为,只是很少完成作业。他似乎与同龄人格格不入;
  4. 一名托儿所的孩子在放学时哭闹,紧紧抱着要去上班的父母;
  5. 一位具有攻击性和对抗性的家长很恼火,因为她被要求来谈谈她儿子的行为。她走近你,一开始就说:“你总是跟我们过不去”;
  6. 课间休息时,一群小男孩在打架,其中一个受了伤(不严重)。你走近他们,他们都一脸担忧地看着你。

对于每个情景,说明都鼓励你:

  1. 识别孩子表现出的情绪;
  2. 确认这种情绪;
  3. 给孩子的情绪贴上标签;
  4. 与孩子产生共鸣;
  5. 酌情设置限制,解决问题。

完成本工作表为您提供了一个思考、计划和准备有效情绪辅导的绝佳机会。您可以下载此活动供自己使用 此处 (点击链接后将开始自动下载)。

如果您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如何将依恋理论应用于教学,请查看路易斯-科佐利诺的 一书 基于情感的教学:创建部落课堂.他提出了一个简单但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关系是提高成绩的关键,而不是死板的课程。

此外,我们的文章 治疗中的依恋类型:工作表和讲义 提供有关依恋类型的实用工作表。

社会工作中的依恋理论

情绪辅导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于社会工作者。然而,依恋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它所倡导的三个关键信息:

  1. 社会工作者必须为儿童和家庭提供一个安全的庇护所和可靠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应该永远舒适地依赖社工,但家庭应该知道,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社工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为他们提供向前和向外发展的支持;
  2. 社会工作者必须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内心体验,以及他们的需求。 实践心理化或 “由内而外”。找到治愈方法和改善家庭关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确保父母了解子女的想法,包括他们对父母的感受和看法;
  3. 社会工作者工具箱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录下父母与子女互动的过程,并利用视频对父母进行指导。通过观察自己的育儿过程可以发现宝贵的见解,社工可以提供即时辅导,在表扬父母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Shemings,2015 年)。

当然,有很多方法可以将依恋理论应用到儿童工作中,尤其是那些处于家庭危机中的儿童。但是,如果能注意到这三点,你就能覆盖最重要的基础。

对于从事成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来说,有一些不同的策略和要点需要牢记,特别是:

  • 请记住,依恋理论适用于整个人生,许多行为和过程都是由早期依恋形成的,包括保持安全、寻求安慰、调节与依恋对象的接近程度以及寻求可预测性;
  • 请记住,依恋模式不是基于几个关键时刻,而是基于整个早期生活中的成千上万个时刻,依恋人物如何回应(或不回应)为孩子未来的依恋风格设定了模板。这种模板会影响孩子如何认识和应对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与依恋对象互动;
  • 这种早期模板会深深地植入大脑,因此会对我们成年后调节情绪、与他人联系和相处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这可能会导致童年时遭受虐待的成年人无法意识到他们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了虐待,甚至导致他们在可预见的情况中找到安慰和稳定;
  • 请记住,依恋行为是对其形成环境的适应。至少从进化论的意义上讲,在童年时期具有适应性的习惯和行为,在成年后可能会变得不适应和有害;
  • 最后,社会工作者绝不能认为他们是在 “治疗 “一系列行为,必须认识到个人的策略形成是有原因的,很可能帮助他或她在童年时度过了困境。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帮助当事人避免过度应用这些策略,并指导他们在工具箱中添加有效的新策略(Hardy,2016)。

对依恋理论的批评

与任何流行的心理学理论一样,依恋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其中最主要的批评如下:

  • 过分强调养育:这种批评源自心理学家哈里斯(J. R. Harris),她认为父母对孩子个性或性格的影响并不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大。她指出,一个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而非环境决定的(Harris, 1998; Lee, 2003)。
  • 模型的局限性:
    • 压力情境对依恋理论局限性的批评指出,该模型是基于儿童在瞬间的压力情境(与父母分离)中的反应而建立的,对于儿童和父母在非压力情境中如何互动没有提供任何见解;
    • 此外,早期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儿童可能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依恋;与母亲的依恋可能并不代表与其他人形成的依恋;
    • 最后,在早期模型中,母亲被视为自动的主要依恋对象,而父亲、继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姑姑或叔叔可能是儿童联系最紧密的人(Field,1996;Lee,2003)。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证据的注入和概念的更新,这些批评意见中的一些已经逐渐消失,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任何理论都是有益的。

积极、美满人际关系的 17 项练习

让他人掌握培养充实、有益的人际关系的技能,并通过这些练习提高他们的社交幸福感 17 个积极人际关系练习 [PDF].

由专家创建。100% 基于科学。

推荐书籍、文章和论文

以下是几本最受欢迎的依恋理论书籍:

  • 依恋:成人依恋的新科学及其如何帮助您找到并保持爱情 作者:阿米尔-莱文(Amir Levine)和雷切尔-海勒(Rachel Heller (亚马逊);
  •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 作者:David J. Wallin (亚马逊);
  • 依恋手册: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第 3 版) 作者:Jude Cassidy 和 Phillip R. Shaver (亚马逊);
  • 依恋理论:Bowlby, Ainsworth, Gerber, Brazelton, Kennell, & Klaus 作者:卡罗尔-加哈特-穆尼 (亚马逊);
  • 爱情中的不安全感:焦虑的依恋如何让你感到嫉妒、渴求和担忧以及你能做些什么 作者:莱斯利-贝克尔-菲尔普斯 (亚马逊);
  • 爱的连线:了解伴侣的大脑和依恋方式如何帮助你化解冲突并建立安全的关系》(Wired for Love: How Understanding Your Partner’s Brain and Attachment Style Can Help You Defuse Conflict and Build a Secure Relationship 作者:斯坦-塔特金博士 (亚马逊).

此外,还有几个很棒的网站,收录了关于依恋理论及其应用的有深度的论文和信息丰富的文章,其中包括

  • www.communitycare.co.uk:社区关怀 “网站自称为 “您社会关怀事业的核心”,提供了许多关于社会工作、依恋理论以及与陷入困境的儿童和家庭合作的有趣文章。
  • “Attachment Theory” 作者:Saul McLeod: 这篇文章 对依恋理论进行了精彩而简要的介绍,并提供了有关哈洛实验、依恋阶段和洛伦兹印记理论的信息。
  • “A Brief Overview of Adult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作者:R. Chris Fraley: 这篇文章 克里斯-弗拉利(R. Chris Fraley)的这篇文章还为读者提供了详尽的学术介绍,让读者熟悉这一理论。
  • “工作中的依恋类型:Michael P. Leiter、Arla Day 和 Lisa Price 著: 这篇文章发表于 职业倦怠研究 在 2015 年出版的《职业倦怠研究》(Burnout Research)一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依恋理论在职场中的应用,这是我们在这篇文章中没有探讨的主题。作者分享了一些关于依恋风格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职场表现的有趣见解。

带回家的信息

这一理论由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在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玛丽-安斯沃思(Mary Ainsworth)和其他无数研究人员在后来的岁月中对其进行了扩展。该理论有助于解释我们童年时与照顾者的关系如何对我们成年后与他人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虽然依恋理论可能无法解释每一种特殊的人格,但它为我们在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互动时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您如何看待依恋理论?您认为还有哪些依恋类型没有包括在这四种类型中吗?您认为对依恋理论的其他批评有道理并值得讨论吗?我们很乐意在评论区听听您的想法。

希望您喜欢阅读本文。不要忘记 免费下载我们的三个积极关系练习.

参考文献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0 Comments

轉換幣別
TWD 新台幣